2017年10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其中在提到的六项重要任务中提及了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要让供应链金融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以及有效管控风险。在之后的2018年4月发布的商务部等8部门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通知中,也明确提出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自从这些政策举措发布以来,供应链金融成为了众多产业和企业关注的战略方向。
近一年来各类企业、金融机构、互联网科技公司等纷纷试水供应链金融,从而兴起了发展供应链金融的热点和高潮。如今社会各界对供应链金融的本质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共识和认识,即供应链金融从本质上讲是依托供应链运营,开展金融业务,加速整个供应链资金流,同时又通过金融业务的创新和管理,借助于金融科技,更及时有效地推动产业供应链的发展。这一理解涉及到几层含义:
其一,金融活动的开展是针对于产业供应链的特定业务而展开,不同的业务特点以及不同的参与者都会对金融服务产生差别化的价值诉求;其二,供应链金融的宗旨在于优化整个产业的现金流,缩短现金流量周期,让利益各方都能用较低资金成本实现较高的经营绩效,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供应链金融不仅仅是融资借贷,它包括更为广义的金融服务活动,通过各类金融机构和产品共同为产业供应链服务;第三,供应链金融具有优化和发展供应链的能动作用,良好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不仅能解决资金问题,甚至能帮助产业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供应链体系;第四,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一定是金融科技助推的产物,即通过行之有效的互联网技术,使金融服务实体的效率大为提高。显然,所有这些特征的实现都有赖于从事供应链金融创新的推动者如何深刻地理解产业场景以及场景中各利益主体的价值诉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实现这一价值的体系,这是金融活动开展的前提。基于这些特质,从未来中国供应链金融发展走向,呈现出了如下五个发展趋势:
供应链金融是立足在产业供应链基础上的金融行为,因此,只有在吃透产业场景和产业供应链各参与主体价值痛点和价值诉诸点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开展金融活动,以及“金融服务实体”的目标。尽管目前各类组织开始纷纷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然而如何切实地结合各个产业特点,针对性的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以及有效管控风险,成为目前众多探索者的挑战。尤其是金融机构和一些科技公司,虽然将供应链金融看成未来发展的蓝海,然而产业的切入点是什么?如何有效开展金融服务?都是今后一段时间需要急迫解决的问题。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从两个方面形成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力体系:一是对产业场景的解构能力和建构能力。供应链金融不是纯粹的金融性活动,其产生的绩效也不可能完全用金融收益来衡量,相反由于供应链金融的复杂性、建设实施的长期性,导致金融回报与资源投入无法在短期内实现良好匹配,因此,供应链金融需要从供应链的全局来看待金融活动的本质,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在于加速供应链资金流,有效帮助上下游有竞争力的中小微企业发展,绩效衡量的标准更多是用战略收益以及产业交易成本下降为准则。立足于这一评断原则,企业或各类组织在推动供应链金融过程中,就需要在三个维度上解构和建构产业供应链场景,即跨组织的供应链运营场景(包括整个供应链的技术研发、物资采购、产品生产、分销物流、各类服务的分布状况,相互之间的关联关系和连接方式,以及如何基于管理协同和ICT技术实现云技术、云采购、云仓储、云运输、云服务)、跨层级的供应链运营场景(供应链包含了多层、多级上下游企业,如何确切地了解掌握和组织多层次上下游企业协同运营和服务,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金融服务的多级穿透)以及全局系统性的信用管理和绩效测度场景(通过跨组织、跨层级的供应链建设和管理,最终实现供应链信用体系以及对各类组织边际贡献测量体系的建设和管理)。
与产业场景解构建构能力相关联,另一个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力体系涉及到供应链金融的综合风险管控能力。供应链金融尽管是立足在产业基础上的金融服务,但是并不表明它天然地就能规避风险,相反,当众多企业和金融机构大量涌入供应链金融领域,出险和暴雷事件会层出不穷。从目前供应链金融出现的问题看,主要表现为5类风险,这包括三套行为(即通过虚构交易行为和物流行为实施套利、套汇和套税)、重复和虚假仓单(即开具虚假仓单或者重复质押仓单骗取资金)、自保自融(即通过关联方进行担保或者实施动产监管,骗取资金)、一女多嫁(凭借供应链业务或资产,多渠道套取资金,放大融资风险)、移花接木(开展一段时间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后,为了扩大业绩或者实现上市等目标,转做小贷、P2P或者高利贷业务,甚至有些假借供应链金融的名义,实作P2P以及民间借贷等业务)。因此,打造供应链金融的风控能力成为供应链金融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而有效实施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需要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如何采用有效的手段和措施保证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很多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源自于贸易背景的非真实性,一旦所有的贸易行为、产生的单证、交易的对象等出现问题,金融必然产生巨大危机,因此,对交易主体的判别、交易行为的核实、交易过程的把握以及交易要素的确保成为供应链金融发展需要育成的内功;二是如何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保证资产状态的透明性。除了交易真实性背景的把握外,对交易资产状况的实时掌控也是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能力的一部分,资产是供应链运营的基本单元,是一种物化的经营物或活动,尽管交易是真实的,但是一旦供应链运营中的资产没能管理好,产生损灭或者价值产生变化,也会对供应链金融健康发展产生巨大挑战,因此,保证资产的安全、配置合理、价值保全等成为供应链金融综合风险管控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往供应链金融多是以单一金融机构或者组织推动的业务,诸如某一银行为核心企业提供保理、反向保理、仓单质押等业务,然而随着供应链业务的复杂化和多主体化,使得依靠单一金融机构来服务企业变得捉襟见肘,这是因为一方面依靠单一金融机构很难全面满足各类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另一方面,单一金融机构由于能力的局限性,很难对全局供应链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同理,未来的供应链金融也不完全是某一垄断性核心企业自身推动的供应链金融,这是因为尽管垄断性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具有强大的谈判力,但是这类企业并不完全熟稔金融的运作和管理,特别是如何通过金融工具来管理和控制风险。此外,供应链金融发展成熟之后,需要专业化的ICT能力和多主体的连接能力,单一的垄断性核心企业较难做到。更为重要的是封闭的垄断性核心企业搭建的供应链金融体系,较容易出现欺凌式流氓形态的供应链金融,即肆意拖延供应商账期,然后向供应商提供所谓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因此,专业化和平台化将成为未来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方向。具体讲,供应链金融的不断发展催生出了几种不同类型的参与主体:
一是供应链中的业务参与主体,即直接从事供应链运营的上下游企业。
二是平台服务提供商,平台提供商是为风险承担者或者流动性提供者提供必要应用(诸如电子账单呈现与传递,即EIPP、应收应付等)或基础的主体,它促进了采购订单、票据、应付等文件在供应链买卖双方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换与信息整合,它能使相应的参与方自动及时获取供应链交易过程和信用。
三是综合风险管理者,综合风险管理者拥有交易、物流数据、聚合数据,并将整合的数据传递给投资者以做出相应的决策,它将各类不同的经济主体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从事供应链金融活动。其功能在于证实数据、整合数据、分析数据以及呈现数据,促进供应链中金融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是风险承担者和流动性提供者,风险承担者或流动性提供者是供应链金融中直接提供金融资源的主体,也是最终承担风险的组织。一般而言,这类主体包括商业银行、投资机构、保险公司、担保/保理机构以及对冲基金等。这些不同的参与主体各自发挥着相应的功能,同时相互之间又协同,甚至融合,形成了很多供应链金融的组织模式。
总的看,目前存在着七种供应链金融组织方式:
第一种形态集四种主体为一身,也就是该企业本身就是供应链运营的参与者,同时自身搭建了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并且根据供应链运营数据,挖掘分析上下游的信用状况,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而资金也来自自己的金融公司,通常这种形态的供应链金融组织方式只有大型企业才能实施。
第二种形态是集前三种角色为一体,即本身是供应链运营参与者,同时也建设了服务平台,也发挥了综合风险管理者的作用,但是流动性提供者是独立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他们相互协同配合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
第三种形态是供应链参与企业搭建了供应链服务平台,他们将数据传递给金融机构,后者发挥了综合风险管理者的作用,同时资金来自金融机构。
第四种形态是供应链参与者本身并不具备充足的资源和能力搭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因此,与外部专业的技术公司合作,帮助建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同时与外部的金融机构合作,由其充当综合风险管理者和流动性提供者的作用。
第五种形态是供应链金融专业服务商,发挥着平台服务商和综合风险管理者的作用,他们与产业供应链企业合作,同时从外部引入金融机构,为产业供应链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第六种形态是一种特殊状况的组织形式,他们通过网络平台在组织产业供应链运行,同时结合多种金融机构为网络平台中的参与主体提供金融服务,而他们同时又承担综合风险管理的作用。
第七种形态往往是金融机构推动的供应链金融,他们通过搭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试图掌握产业供应链参与者的经营数据,并且通过挖掘数据从而全面地把握产业企业的信用,并且响应决策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
趋势三:金融科技赋能的供应链金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伴随着供应链的智慧化,特别是信息通讯技术对供应链运营的变革推动,供应链金融活动也开始呈现出与信息通讯技术高度融合的趋势,并且使得供应链运营基础上的金融活动变得日益高效、智慧,产生了金融科技。金融科技之所以在供应链金融中如此重要,是因为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对于业务的再造而产生的高效过程。具有工具性、相互关联、智能化、自动化、整合性和创新性的融合性信息通讯技术,诸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等,同时推动了供应链运营和金融运营的变革,借助于综合性的信息、IT、流程自动化、分析技术以及活动的整合创新,使得两个领域高度融合,产生供应链以及金融活动的决策智能化、主体生态化、活动服务化以及管理可视化,有效降低产业活动以及金融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实现用金融推动供应链生态发展,同时借助于供应链运营,实现金融生态的拓展和增值过程(见图)。
图. 金融科技与供应链金融结合示意图
金融科技赋能一个特质是融合性信息通讯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全面运用,亦即各种功能迥异、但是相互关联的信息通讯技术组织成一个体系,为供应链金融活动全面赋能。金融科技赋能于供应链金融需要关注如下几点:
首先信息通讯技术是一种融合性的体系,就是说要使各种科技手段真正服务于供应链金融的各个阶段或活动,需要合理建构功能各异、相互关联的技术体系并且能与经营的各类主体产生良好的交互。这意味着智慧化科技需要嵌入在供应链金融场景中,脱离了供应链运营活动和金融活动的场景,技术是无法实现 “赋能”过程,因此,没有数据源的大数据建模、没有应用场景的区块链技术、没有解决方案的云计算平台等都是无价值的努力。
其次,科技对供应链金融的赋能过程是具有差异性的,不存在同质性的赋能。换言之,信息通讯技术对供应链金融的赋能是根据不同的业务差别化产生作用,这是因为不同的业务往往涉及到不同的主体、不同的活动,解决的问题和供应链金融试图实现的目标不尽一致,因此,差别化的金融活动所要求的信息和数据,以及风险控制的要求大相径庭。
第三,科技是一种解决方案,多种类型的科技手段组织成了有机化的基础设施,并且在统一的技术服务平台上,多家机构协作互动,形成一个稳固的多边生态系统,以保障金融服务的高效和安全。这些特质都为基于金融科技的供应链金融提出了挑战,也是未来需要突破变革的方向。
供应链金融社会责任和可持续问题将会成为未来需要探索的问题。确切讲,供应链金融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包括了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指的是是供应链金融合规经营,以及保障中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责任。
供应链金融的合规化既是金融监管的要求,也是可持续化发展的呼唤。产业和金融是供应链金融的两翼,相互融合推动了供应链金融的产生和发展,但是这并不表明两者可以混淆,需要关注的是随着当前供应链金融的浪潮,开始出现了混同的状态,即产业企业热衷金融活动,将供应链金融视同重要的投资收益或利润来源,直接介入资金借贷,或者充当“二银行”的角色(即利用自身的核心地位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取优惠的资金,然后以较高利率融资给企业,获取巨额利差),这种做法明显违背了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初衷,不利于供应链金融的持续稳定发展。事实上,产业端需要明确他们是信用的创造者,是资金流动的促进方,但是其本身并不是资金的提供者,在供应链金融中资金提供方是合法持有资质的金融机构。同样,作为资金端需要明确他们是信用的传递者,为产业服务提供保障,而不能将产业视为金融博利的工具。
供应链金融社会责任的第二层含义指的是能借助于供应链服务和金融真正服务于处于劣势地位的农户以及可循环行业,打造持续可循环、具有竞争力的农业供应链和再循环产业供应链。
当今农业供应链建设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在组织结构上,产业链各类参与主体分散化,没有形成集约化组织形态;其次,在业务流程上,经营流程的低效率也是农业供应链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三,在产业服务上,一方面分散化的客户无法有效对应市场,真正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农业生产,在保障农户自身利益的基础上,有效供给农产品;另一方面农资经营者、农业技术服务者以及金融机构等,并没能渗透到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实现有效的、风险可控的全程服务。
因此,供应链金融下一个蓝海一是农业供应链服务和金融,即一方面如何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进入供应链运营,另一方面结合农资农具经营者,并且通过供应链服务(如农产品和订单标准化、冷链冷库服务)和金融支持,真正实现农业订单生产,实现生产与市场的有效结合,形成产业竞争力。除了农业供应链金融外,如何在绿色再循环产业通过供应链金融实现产业竞争力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循环产业面临着诸多挑战,这包括产废信息缺失造成监管不力,行业无序,行业标准缺失使得行业运营效率低下,企业信用体系缺失导致融资困难,资金利用率低等问题,因此,如何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通过供应链服务和金融重塑产业竞争力是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供应链金融是基于产业供应链的金融活动,其基本特质是立足供应链带动金融活动,反过来通过金融活动优化产业供应链,宗旨在帮助产业供应链中中小微企业解决现金流问题,通过产业优化,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意味着供应链金融不仅仅是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融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更在于通过供应链和供应链中资金流优化,提升产业组织能力,促进产业的持续发展。
因此,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必然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供应链金融产品不仅仅是基于应收应付的保理、反保、福费廷等产品,或者基于动产或仓单的融资业务,而且还包括大量的创新性业务类型。
事实上,从担保物可获得性划分(见图2),供应链金融业务也可以划分为市场型融资以及关系型融资。市场型融资工具是建立在可证实的信息或者有形担保物的基础上,诸如票据、交易订单、存货等。其规制机制是法律,也就是说一旦没有能够履行上述行为,可以通过法规来追索相应的权利,因此,市场型融资的信用风险更容易为金融机构评估。与此相反,关系型融资依赖于买卖双方建立的信任关系,而非具有约束性的契约关系,因此,没有任何有形的担保物作为风险控制的保障。通常这类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者是供应链运营中的成员或者平台服务商,充分了解借方的信用状况、交易历史和供应链运营的能力,凭借这些信息和数据,使得贷方能够较为精确地评估借方的信用,从而做出融资决策。
图2 担保物可得性划分的供应链金融业务
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的第二个特点是金融生态的形成,从而更完整、更全面地服务于产业供应链生态。在目前供应链金融发展阶段,大多数业务仍然将金融视为资金借贷,而忽略了金融服务的多样性和生态性。
多样性意味着金融服务本身是具有多种形态的,这包括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期货等,这些不同的服务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这包括在市场上筹资从而获得货币资金,将其改变并构建成不同种类的更易接受的金融资产;代表客户交易金融资产,提供金融交易的结算服务;自营交易金融资产,满足客户对不同金融资产的需求;帮助客户创造金融资产,并把这些金融资产出售给其他市场参与者;为客户提供投资建议,保管金融资产,管理客户的投资组合等。
生态性指的是这些不同业态的金融机构如何在把握全局供应链基础上,相互协同和融合。由于产业供应链活动复杂性和参与者多主体性,往往单一的金融机构或金融产品较难满足产业供应链的运行,这时就需要不同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能够充分协同组合,为产业供应链提供全面金融解决方案,诸如通过投资将分散的行业内中小企业聚合在一起,在确立平台标准和作业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基金、信托提供产业资金,结合其他融资服务和保险等,促进产业供应链的顺利运行。这种多金融机构、多金融产品的协同融合,才能真正满足产业供应链运行差别化价值诉求,促进产业供应链的持续发展。当然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改变各金融机构长期以来因为分业经营而导致的相互阻隔、缺乏协同的状态,共同在研究产业供应链的基础上,形成协调一致的产品组合,并且综合性地管控风险。
文章来源:B2B电商
<赤朝云(www.chichaojituan.com)是国内知名企业级O2O电商平台提供商,为企业级商家提供系统开发(多种模式电商平台搭建:B2B/B2B2C/B2C/O2O/跨境/新零售等)、O2O系统搭建及跨境电商解决方案服务>
近年来,在互联网的渗透下,供应链金融深耕发展,其市场规模迅速壮大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血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最为吸金
华上酒业O2O半年超30万分销、破亿销售额,绝招何在? 到底什么原因,能让华上集团在如今酒业整体低迷、传统模式销售困难的大环境下,业绩如此蒸蒸日上?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赤朝集团为宜家送菜专业打造O2O网络商城,结合生态平衡立体种养,培育优质的农业种养基地,打造一条完整的360°闭合式环形O2O产业链;创建是食品追溯智能系统,从源头把控食品安全。
赤朝集团携手旗下分公司粽子在线的企业O2O定制商城系统,日前正式启动。该系统包含分销功能、通话功能、独立APP、会员系统以及微商城系统等五大功能的O2O全渠道运营系统,可根据企业本身不同的需求多元化定制,为各企业网上开店的运营、免除高昂广告费等问题提供解决方案。